">
贵州省基础材料产业主要包括三大板块,一是以钢铁及其制品、锰及锰系材料、铁合金、工业硅等为主体的黑色金属材料;二是以铝及铝加工、钛及钛加工、黄金和锑、铅、锌、钼等冶炼加工为主体的有色金属材料;三是以玄武岩纤维、镍钴锰三元、功能性薄膜等为代表的新材料。
2020年,全省基础材料产业工业总产值较去年增长10.7%;其中规上工业总产值同期增长11.1%;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期增长16.9%,增加值增速位居十大工业产业第一位。
一、资源条件。2018 年,省内锰矿资源储量达 7.6 亿吨,位居全国第 1 位;铝土矿储量 10.4 亿吨,位居全国第 3 位;锑矿储量 34.4 万吨,位居全国第 4 位;钛矿资源储量 101.7 万吨,位居全国第 6 位;镍矿资源储量 61.9 万吨,位居全国第 7 位;钼矿资源储量 89.6 万吨,位居全国第 9 位;铅矿资源储量 121.7 万吨,位居全国第 18 位;锌矿资源储量 584.6 万吨,位居全国第 11 位。2018 年,毕节市赫章县发现我省第一个超大型铅锌矿床,探明铅锌金属资源量 275.82 万吨,铅锌矿床中伴生银、金、镓、镉、锗、硒等矿产,具有巨大的开发价值。
二、产业基础。一是黑色金属材料。我省电解金属锰、铁合金等产能规模位居全国前列,钢铁产业规模小、占比低,钢铁制品产业在全国具备一定影响力。省内现有电解金属锰企业 18 户,总产能 50.9 万吨,约占全国 22%,位居全国第 1 位;以硅锰合金为主体的铁合金产能 387 万吨,位居全国第 3 位;现有钢铁企业 8 户,炼钢产能 762 万吨,占全国总产能不到 1%;贵州钢绳集团已具备年产 40 万吨钢丝、钢丝绳和 PC 钢绞线等产品的生产能力。二是有色金属材料。全省现有氧化铝生产企业 4 户,总产能 460 万吨,约占全国总产能 6%;现有电解铝企业 5 户,总产能 124.6 万吨/年;现有铝加工企业 40 余户,总产能 100 万吨/年;省内钛及钛加工产业由遵钛集团及其下游加工企业构成,目前具备海绵钛 2.5 万吨/年、钛锭 2000 吨/年、钛管坯 800 吨/年生产能力;现有规模以上黄金开采冶炼企业 8 户,主要生产金锭、合质金等产品,总产能约 12 吨/年,省内黄金加工企业规模较小,多数为小微企业和个体经营户。三是新材料。省内已具备生产玄武岩纤维、镍钴锰三元、锂电池、锂电池正极材料、锂电池负极材料、功能性薄膜等产品的生产能力,形成一定的产业基础。